连日来,记者在崇阳县走访时,听到不少群众感慨,原本的“心事清单”如今已变成“幸福账单”。记者摘录其中部分,“晒晒”他们的幸福生活。
饶大娘的“安居账”
山里人的“物流账”
“物流进村了,我们开了个直播间,地里的瓜果蔬菜,直播一下就能卖全国!”在位于青山镇吴城村的隽青家庭农场,负责人程艳说起近期的“幸福事”。
只见,她从地里拔出几根萝卜,带泥一起简单包装后,不到一会儿就被物流车上门取走了。“这些萝卜晚上就到了武***的餐桌上!每天好几趟物流车从我门前经过,太方便了!”程艳说。关于物流带来的“幸福”,大山深处的人最有“发言权”:“以前,客户来电订购蜂蜜,我们得到县城去邮寄!”金塘镇东岳村养蜂大户范国兵说。从东岳村到崇阳县城,有65公里路程,骑摩托车得花三十多元钱的油,而且来回得耗费大半天的时间。如今,只需到村口的服务点上就能寄东西。过去,以豆腐而闻名湘鄂赣三省的高枧乡,村民们将加工好的豆制品送到县城时,需自己雇车、装卸货物,成本很高。如今,物流车直达村口,大大降低了物流费,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从2019年起,崇阳就整合县内品牌快递公司,建立了一个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崇阳县创轩物流城乡配送中心。眼下,该县12个乡镇各设了一个农村物流综合服务中心,全县187个行政村中已有131个设有物流快递综合服务站点。通过这些站和点,全县各个村实现“无盲区”派送。快递进村,一方面方便了工业品下乡、激发农村消费活力,另一方面畅通了物流末端、帮助农副产品进城。农村物流畅通了,一些外出打工的农民返乡,以网络电商为媒、以寄递物流为链,开启自主创业新生活。铜钟乡农村物流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谭志高,每天除了收发包裹外,还帮村民将茶叶、蜂蜜、莲子米、干菜等土特产卖出去,成了有名的“带货王子”。
服务区域的“民生账”
“以前办一件事要跑好几个地方,现在一个窗口就能搞定,而且不用再担心停车难、上楼难!”近期,崇阳居民群众对该县新投用的政务服务中心给予高度好评。
“您好,请问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我这边可以帮您!”11月15日,记者刚踏入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一名戴着红袖标的工作人员就迎上来进行引导服务。他叫周易,今年25岁,是该县“桃溪帮办”工作人员之一。“桃溪帮办”是崇阳用心打造的服务品牌。通过线上“桃溪帮办·云综窗”平台,线下“桃溪帮办”小站,该县组建了438人的县、乡(镇)、村(社区)、村湾(小区)四级“桃溪帮办”小分队,让群众充分享受就近办、上门办、视频导办、远程代办。“针对高龄、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可通过预约的方式向县政务服务大厅窗口申请上门服务,经确认上门服务时间后,由‘桃溪帮办’人员上门办理。”县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该县政务服务中心位于发展大厦楼上,群众上楼难、停车难。今年,该县对政务服务中心进行整体搬迁,并配套建好了停车场等。服务设施方面更是打破过去部门各自设立窗口受理各自业务的形式,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实现办事一个窗口递件、一个标准受理。通过“一窗”整合,再造重组部门间业务流程,最大限度减少互为前置、重复审批。与此同时,依托政务服务网“淘宝式”门户,搭建数据共享互认平台,老百姓办事,可不再提交营业执照、驾驶证、残疾人证等纸质材料,大大减轻办事负担,成功实现政务服务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幸福账单”越摞越厚
“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该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该县建立了动态管理“问题清单”、责任到人“任务清单”、立足民生“问效清单”等3张清单,采取党员干部“认领”和党委“派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县党政领导班子每人带头认领6-8件群众诉求,带头解决“老大难”问题,其他每位党员干部根据自身实际认领民生事项。针对群众反映的农村嬉水点较少,难以满足小孩嬉水需求问题,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包办协调后,建成了白霓小自然、石城天门观、铜钟药王谷等3个户外嬉水点;金塘镇葵山村群众反映希望开通双向公交,解决出行难题,县委主要领导亲自调研,并根据实地及统筹规划,开通了15路、16路公交车延伸线路;港佛公路沿线群众希望对路面进行刷黑。短短两个月,一条长9公里、宽7.2米的沥青路出现;县图书馆(雪艇图书馆)场馆设施老旧,数字化服务落后,难以满足群众阅读需求。该县积极争取社会多方资源、资金援建支持,对图书馆进行集中改造,更新老旧书籍,投入数字化设备……92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分配、23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1308户农村户改厕、7所老年学校投入使用、全县建成187个充电桩、22家定点医疗机构全部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一张张事关民生的“实事清单”落地落实,让群众的“幸福账单”变得越来越厚实。
来源:咸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