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徐女士的这种担忧和期盼,在该县城区“背街小巷”普遍存在。
过去,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该县背街小巷曾一度存在治安混乱、乱搭乱建、垃圾遍地等“灰头丑脸”现象。
“背街小巷关联千家万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是大事,紧要事。”县委书记杨良锋、县长杭莺多次深入居民调查后,明确提出要把对背街小巷整治纳入政府的民生工程之一,确保群众关切的事“有人牵头、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
为确保“背街小巷”整治不留“死角”和“真空”,该县实行县级领导包社区、县直部门包街责任制,划清社区、城中村权属范围,举全县之力开展“平安创建”“四城同创”,对群众反映的“背街小巷”问题及时梳理,并开展集中整治、综合治理。
该县一方面组织公安、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治安隐患地段集中整治,对乱搭乱摆乱扔等不文明行为进行拉网式的清理,对流动摊贩、早餐店、建筑工地等重点垃圾污染源进行集中整治和管控,对新建街巷破损路面进行硬化、亮化,使一些过去没有人管、被人遗忘的“乱角偏地”、“脏角污地”得以改头换面;一方面对重点地段派专人值守,对重点街巷实行民警巡街,协警巡巷,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巡查小区,使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该县投入资金350万元,为256条背街小巷安装路灯940盏,维修路灯362盏,硬化道路4300余米,配置垃圾桶150只,搭建便民服务点26个,过去的管理“死角”、卫生“脏角”正悄悄变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