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今天是:

咸宁新闻网:积极作为 崇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陈德辉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日期:2014/4/9 10:47:15     字体:    分享到:

  ——坚定信念,找准位置。2009年4月,陈德辉从县政协副主席岗位上“改非”。出身农村的他坚定信念,决心“改非”不减劲,沉下心来致力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为崇阳科学发展贡献智慧。为不影响新来副主席办公,他搬到宿舍楼下车库办公。

  2009年,在回顾13年政协工作的基础上,他撰写了《人民政协科学议政方法论探寻》,入选全国政协《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汇编》和《湖北省政协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利用联系天城城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机会,撰写了《强力推进社区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功能——兼谈完善天城城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机制》,为调整社区布局、加强社区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利用联系金塘镇的机会,组织有关部门对苏塘区域进行了一个多月调研,撰写了《统筹苏塘区域发展,加快山区人民致富——建设“苏塘区域生态功能保护区”调研报告》;开展编制“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撰写《“一府一城”战略:崇阳县编制“十二五”规划的灵魂》,为崇阳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了思路。

  2011年,县委、县政府抽调陈德辉到县“十二五”规划办公室负责崇阳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同办公室同志一道深入部门和乡镇,白天搞调研,晚上编规划,顺利完成了规划编制任务,提出了“三大区域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思路、建设青山水库湿地公园的构想。围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他先后撰写了8篇共20余万字的材料,供县领导参考。

  ——搭建平台,汇聚智力。面对崇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复杂现实,陈德辉深感个人的经验、智慧有限,认为必须有一批献身研究崇阳的同仁志士,必须有一个汇聚智力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把崇阳山水研深研透,才能为推动崇阳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决策依据。2010年初,他向县委提出了关于成立县委、县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的建议,并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意见拿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2011年初,县委、县政府推进院县合作,决定成立省社科院崇阳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同时成立崇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会,以热心研究崇阳的“改非”及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吸纳县委、县政府重点部门和研究人才参加,形成研究崇阳的“拳头”。为充分发挥研究会这一平台的作用,陈德辉积极组织起草了章程,推动了研究会于同年4月25日正式挂牌成立,于6月9日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会议,促进了研究工作的顺利启动。3年来,经研会对汇聚各方研究能量,提高研究水平,助推崇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县领导及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潜心研究,致力服务。与经研会5位老同志一道,陈德辉以“誓将余热献崇阳,不可沽名度光荫”为座佑铭,一心扑在研究工作上。

  2011年下半年,陈德辉患结石病住院。为不影响天城城镇经济圈调查,他上午打针,下午忍痛到乡镇调研,晚上回来吃中药,按时完成了调查任务。2012年初,他承担编制《幕阜山区崇阳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确保3月15日前完成编制任务,他夜以继日一个多月,完成了正常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2013年夏天,他与经研会几位同志冒着炎热开展“兴工强县”课题调研,深入企业、部门、乡镇走访座谈了50多个单位,完成了近5万字的调研报告。

  在他积极推动与精心组织下,3年来,经研会共开展了17个课题调研,撰写材料50余万字,出版了《跨越之路》、《市级崇阳发展战略研讨文集》、《崇阳县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研讨文集》3本书,为崇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为提升研究能力,陈德辉与其他老同志一道,把理论学习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制定了严格的学习制度。坚持与时俱进的动态学习观,把理论学习当作研究工作的第一需要,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向群众学习,不断深化对崇阳发展实践特色、山区特色、时代特色、理论特色的认识,使研究成果更加贴近实践与决策需要。坚持改进学风,学以致用,把理论学习同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研究成果更具科学性、前瞻性、启迪性。坚持丰富学习形式。集中学习每月一次,重点学习中央、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和出台的系列政策,以把握时代的脉搏。自学根据研究工作需要,既学理论又学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要求做读书笔记,撰写并交流心得体会。作为经研会会长,他坚持带头学习,带头交流心得体会。5年来,他共做读书笔记、写学习体会文章近30万字,极大地带动了经研会学习活动的开展,提升了服务崇阳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能力。


在线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