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方透出第一缕阳光
缓缓升腾的浓雾笼罩着大地
水库湖面上隐隐约约传来
桨声和交谈声
他正在摆渡接来上学的孩子
当夕阳洒在湖面时
那个熟悉的身影
正用力摇着满载学生的小船
那是崇阳县尺冲教学点王值军老师
28年来
为了库区留守儿童
他风雨无阻摇着小船
接送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上学放学
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
通往知识海洋的“摆渡人”
坚守孤岛 守护学生无怨无悔
1995年
刚满19岁的王值军
从蒲圻师范学校毕业后
就来到崇阳县青山库区的
盘山教学点任教
在这里
王值军既是校长、老师
又是开船的船长
盘山教学点
是崇阳最边远的库区教学点
这里位于青山水库上游
三面环水像个孤岛
从县城出发
沿着蜿蜒起伏的公路
驱车需要50钟
而这条公路
2020年才修好通车
此前到该教学点
需从青山水库坝区上船
路上要花费两三个小时
学校建在半山腰上
没有水源
得到500米外的山下挑水
每天天一亮
王值军就挑起扁担水桶出门了
夏天用水多
早晨得来回挑8趟水才够用
28年如一日
他在这路窄坡陡的山路上
不知道摔破过多少水桶
摔过多少跤,受过多少伤
除了为孩子们上课外
王值军要为住读学生烧水、做饭
还要摇船摆渡接送走读学生
每天忙完这些
王值军才开始上午的教学
午间时分
他又张罗着做饭、洗碗、扫地
直到下午上课
下午放学后
王值军摇着小船
把学生们一一送回家
再接着为住校学生做晚饭
照顾学生就寝
一天
5岁的小松深夜拉肚子
把被子衣裤都弄脏了
王值军赶紧起床烧水
给小松洗澡、喂药
小松只有一套冬装
王值军把弄脏的衣被洗干净后
守在火塘边烘烤
衣被烤干了的时候
天也快亮了
王值军给小松换上干净的衣服
小松哭着说:
“老师,你比我妈妈还好!”
1998年暑假
一场暴雨将盘山教学点的教室冲毁
这意味着五六十个学生
都需要乘船到镇上去读书
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于是
王值军发动当地村民
一起重建教室
由于附近缺乏重建教室所需的木材
王值军和村民们
就到20公里外的山上去砍树
树太重太大,无法运到山下
他们只好等待下大雨时
利用水流的力量
将树木“放排”顺流运到山下
在一次“放排”时
王值军没有站稳,跌入洪流
右太阳穴附近被磕破
鲜血直流
在医院简单包扎后
王值军又回到建设现场
整个暑假
王值军没有休息一天
与村民一起终于赶在开学前
建成了一栋简陋的教学楼
其实
王值军有4次调到城镇的机会
但他都放弃了
他都选择坚守在教学点
他说:
“这里情况特殊,
条件不好,我习惯了,
别人来了我不放心。”
以校为家 “摆渡”学生从未缺席
“我的爱人在2007年病故了,
当时只有23岁。”
提到爱人
这位敦厚的汉子声音哽咽
自妻子去世后
王值军独自带着儿子以校为家
还要照顾双方3位年迈的父母
辛苦忙碌可想而知
但王值军从没落下学生一天课
平日的工资
除了给家人用作生活费外
就是为学生们改善生活
王值军很少为自己添置新衣服
从最偏远的盘山教学点
到合并后的尺冲教学点
“摆渡”的学生走了一茬又一茬
王值军却始终坚守在教学点讲台上
一提起王老师
当地村民总是竖起大拇指:
“王老师是好人啊,是我们的恩人啊!”
师道传承 库区来了年轻老师
“廖俊泽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
王淼考上了南昌大学,
李哲考上了武汉大学,
王龙考上了哈尔滨铁道学院……”
说到这些学生的时候
王值军脸上充满了自豪
28年间
他让一个只有800多名村民
文化水平很低的
库区深处小山村
走出40多名大学生
“我只想把学生送出大山,
让他们能够走到外面,
走得更高更远;
也希望他们学成归来,
把家乡的绿水青山建成金山银山。”
王值军说
这是他最大的心愿
如今
王值军教过的2名学生
在大学毕业后
也选择跟他一起坚守乡村教育
来到尺冲教学点当老师
从3个学生的简陋教学点
到现在有70多人的新修教学部
库区儿童从这里踏上追梦之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王值军老师的凡人善举
赢得师生和社会高度认可
王值军先后获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荆楚楷模
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
荆楚好老师
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