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今天是:

【咸宁日报】今年第二期“咸宁好人”出炉!崇阳1人上榜!

来源:咸宁日报    日期:2023/8/6 8:51:51     字体:    分享到:

关于命名2023年第二期“咸宁好人”的决定

各县、市、区委文明委,市直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落地生根,深化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共咸宁市委文明办组织各县(市、区)委文明办、市直各单位广泛推荐2023年第二期“咸宁好人”候选人。经严格把关、认真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决定授予潘红敏等7人2023年第二期“咸宁好人”荣誉称号。

各地各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活梦想的时代新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宣传“咸宁好人”的先进事迹,营造学习好人、崇尚好人、关爱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不断提高全市人民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咸宁篇章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中共咸宁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2023年8月2日

2023年第二期“咸宁好人”名单

(共7人,排名不分先后)

一、助人为乐类(2名)

潘红敏 女 通城县义工协会副会长

李晚秀 女 赤壁义工志愿服务队副队长

二、见义勇为类(1名)

陈洪强 男 崇阳县中药材厂退休职工

三、敬业奉献类(3名)

王恒女 咸宁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

耿协洲男嘉鱼县农业农村局农办秘书股与社会事业促进股负责人

袁炎良男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

四、孝老爱亲类(1名)

刘爱勤男嘉鱼县第二砖瓦厂退休职工

一、助人为乐类

图片

潘红敏,女,1977年2月出生,通城县义工协会副会长。2013年起,潘红敏组织志愿者每年献血2次,十年累计献血60000毫升。2014年,她筹备成立助学部并制定“爱心助学”计划,每年每人拨发助学款1000元,截至目前共发放20万元。潘红敏曾获得“湖北青年优秀志愿者”“咸宁市学雷锋标兵”“咸宁市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图片

李晚秀,女,1972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赤壁义工志愿服务队副队长。2015年,李晚秀加入赤壁义工志愿服务队,参加文明进公交、福利院关爱老人、弯腰一秒、慰问退伍老兵、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70余次,累计服务1000余人。2019年,加入“让爱回家”公益寻亲组织,帮助九个失散家庭找到亲人。先后参加无偿献血32次,累计献血12500毫升。李晚秀曾获得“国家无偿献血奉献金奖”“赤壁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二、见义勇为类

图片

陈洪强,男,1957年6月出生,崇阳县中药材厂退休职工。2017年6月23日下午5点20分,一名9岁小男孩在露天的下水道口洗凉鞋时,被湍急的漩涡吸卷进去,瞬间不见踪影。正在一楼热心帮人抗洪排涝的陈洪强,闻声立即飞奔出来救人,经过两次匍行下水道,最终成功救出了孩子。陈洪强曾获得“咸宁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湖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三、敬业奉献类

图片

王恒,女,198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咸宁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王恒是奋战在一线的国家公诉人,18年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000余件;她是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检察官,成功教育矫正、救助保护100多个涉案孩子;近两年,她组织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400余场次,覆盖学生30万人。王恒曾获得“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湖北省先进工作者”“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全省检察机关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图片

耿协洲,男,197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嘉鱼县农业农村局农办秘书股与社会事业促进股负责人。耿协洲扎根农业一线34年,主持或参与重大项目建设30多个,推广前沿适用集成技术20多项,开展实用新技术培训100多场,解决农民朋友技术难题300多次,为农民挽回损失、节本增收近10亿元。耿协洲曾获得“全国农技推广先进个人”“全国科技减灾促春耕先进个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湖北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图片

袁炎良,男,196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赤壁神山兴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袁炎良从事猕猴桃种植行业15年,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突破行业瓶颈,获得省级科技创新成果奖6项、专利授权51项,多项实用型专利被全国商业化推广。他为省内外猕猴桃行业的300多家种植户和企业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袁炎良曾获得“咸宁市劳动模范”“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四、孝老爱亲类

图片

刘爱勤,男,1952年2月出生,嘉鱼县第二砖瓦厂退休职工。1996年,姨姐沈顺嘉因中风导致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刘爱勤主动向妻子提出把姨姐接到家中照看。夫妻俩27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姨姐,每天帮她翻身、擦身体、清理大小便。现在姨姐的状况越来越好,已经可以勉强走路了。


来源:咸宁日报


在线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