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今天是:

【咸宁日报】“无籍烈士张襄国”魂归故里!崇阳三代人接力为其正名

来源:崇阳新闻网    日期:2022/9/30 9:46:34     字体:    分享到:

9月29日,崇阳县白霓镇堰下村章家,村民们敲锣打鼓,用他们的最高礼节来致敬。

这天,崇阳县追认张襄国同志为革命烈士仪式在此举行。

“牺牲在外84年了,‘无籍烈士张襄国’总算回家了!”章家人个个眼中却噙着泪花。

张襄国是谁?


高堤河穿古镇白霓而过,河上有座千年古堰——石枧堰。堰的西岸有个临水靠山的村湾,居住着章、张等姓村民。相传,这里张、章二姓源为一脉同宗,因兄弟二人个性偏执闹分裂,以致异姓。

翻开《章氏宗谱》见载:襄国,出生清宣统三年七月二十五日,离乡外出时间无考。

“听说,那个襄国伢崽非常精明能干,后来跟红军走了,好像还当了将军,1938年打日本兵时牺牲了……”这里村湾里流传的故事。

“从小就听爷爷讲,襄国是他哥哥,那是私塾先生给取的名,寓意长大后成为国之栋梁。”今年52岁的村民章新亮告诉记者。

章新亮说,据老人们讲述,襄国在幼年时,父亲患重病,治疗时花尽了家中积蓄,却还是撒手人寰。到读书年龄时,他母亲无钱送其上学。族上见他长得比同龄孩子高大,聪明伶俐,出于同情和关爱,资助他到堰下章家祠堂读了1年私塾,识了字,但终因无钱供读而辍学。

辍学后,他开始帮助富户放牛。牛拉犁耕田时,他就上山砍柴或在家编草鞋,极少空闲过。12岁不到,他就开始扶犁掌耙,样样农活都会干。劳动把他锻炼成一位身强力壮的大小伙子,他能将晒场石磙提起绕着身子转圈儿。

1929年腊月,襄国与邻村白石港汪家一女子成了亲。1930年农历正月初四清晨,拜年留宿在岳丈家的张襄国,突然听到集镇上传来密集的枪声和爆炸声。

他顿感惊异,便起身拔腿,踩着冰雪大步流星朝集镇奔去。不一会枪声停了,当他赶到地主武装保安团驻地协兴和大院门前,刚要抬腿跨门,就被两位戴着红星灰色帽、背着长枪的守门士兵拦住。

一番打听才得知,他们是从汀泗桥打回白霓桥的红军红五纵队,昨晚刚突袭了保安团,院里正关押着40多个保安团俘虏,以致他不能进去。

张襄国平日里没少受保安团的勒索欺负,看到眼前他们这狼狈样,格外解气开心。便问:“长官,我可以加入你们红军吗?”

“小伙子,我们红军队伍里不称呼长官,称同志,叫首长!”红军干部边答话边将张襄国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长得人高马大,便问:“今年多大了,念过书吗?”张襄国挺了挺胸回答说,18岁了,上过私塾。红军干部拍了拍他的肩膀说:“行,好样的,去报名登记吧!”

从此,青年立志出乡关,村里再也没人见过他。

三代人接力,求证“无籍烈士张襄国”是崇阳人


章新亮(左)、章成光(右)在外搜集资料

“伯爹离家后,爷爷一直在寻找他。”章新亮说。他的爷爷叫章怡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听说襄国抗战牺牲后,就将这事情向政府和相关部门反映过。后来,章家还被挂了牌——“光荣烈属”“光荣军属”。

“两块牌子,金色的,大门两边各挂一块,很多老人都见过。”村民们说。1962年,军烈属档案核查时,由于家族里没人能提供张襄国烈士的相关身份证明,这两块牌子也就被拿掉了。此后,为烈士正名成了章怡堂的头等大事。

“爷爷临终前嘱咐父亲要继续找线索。”章新亮说,那时他才七八岁,尽管不太懂事,但对这事却记忆犹深。

“寻亲”的重担落到了章新亮的父亲章立军身上。章立军年轻时当过兵,骨子里铭刻着对英雄和军人的崇敬和尊重,他坚信“只要证据充足,不管时间过去多少年,就一定能为烈士正名”。

2005年9月,章立军找到从县技术监督局退休、同是该村人的章成光,说:“你是国家退休干部,见的世面多、人缘关系好,能否帮忙查找一下我叔父的踪迹,看他到底牺牲在何地,葬在哪里……”

章成光被这份诚恳和信任所打动,觉得逝者不仅是自己的同堂伯父,更是为抗战牺牲的功臣。于是,便接下了这桩差事。从此,便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寻烈查访之旅。

起初,章成光拜托自己的侄儿章浩在网上查找线索。一天,侄儿带回消息:“网上有条‘无籍烈士张襄国’的信息,出生于1911年,可他姓‘张’,不是‘章’啊。”

“堰下章、张同宗,因为字同音,会不会是填表的人误将‘章’写成了‘张’?而且根据族谱的记载,正好也生于1911年啊!”章成光喜出望外,仔细地同侄儿分析着这一线索。

2008年9月,章成光忙完手头的工作后,只身进北京、赴湖南,正式踏上了追寻烈士足迹之旅。

当年10月,他到北京国家档案馆、军事博物馆,希望能查到烈士的资料,但因公函级别不够,被拒之门外。沮丧无助的他独自走在街头时,偶遇一家较大的旧书店。进到店中,在“军事类”书架上找到了一本肖克将军编的八路军表册,当翻到第281页时,惊喜地发现,表中填有:“张襄国,湖南平江人”等信息。他喜出望外,当即将书买了下来。

回来后,他第一时间将自己的发现向该县县志总编室作了汇报。总编室当即决定由他与其他两人组成调查小组。当年11月18日,他们赴湖南平江县党史、县志办调查核实资料。可在平江县“两办”出版的史料上,均未见载张襄国其人。平江县县志办还出具了“查《平江县志》团以上烈士名录表未收入张(章)襄国人名”的证明。

由此可见,网上所谓的“无籍烈士张襄国”和肖克将军所编表册载的“湖南平江张襄国”,极大可能是崇阳人。

2018年春,堰下村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村民们一致认为,张襄国烈士是全村的光荣,可其烈士身份一直未得到政府的明文追认,应尽快写申报材料,争取早日得到上级批复确认。


“成光叔,你出力,我出钱,咱俩一起把这事办成。”这一次,是章新亮找到章成光。随后,他们通过访网络、发信函、电话联系、找人座谈、外调等各种方式搜集资料,凡涉及烈士相关的信息,哪怕是片纸只字,都收集起来。

几年下来,他们共购得相关图书资料54册。其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抗战英魂录——八路军为国捐驱的将领》第229页载:“张襄国,湖北崇阳人,团职,牺牲地河北涞源野三坡……”字数虽然不多,但信息着实让人振奋。

资料碎片,还原烈士戎马一生

2019年,章成光开始着手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制成卡片,并经过精心整理,编写出了资料长篇。这也让张襄国的革命生涯得到还原:


1931年9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红五军和红八军合编为红三军团,成立军团保卫局,他被调到保卫局侦察科,不久任侦察科组长,常乔装成老百姓、学生、商人模样,深入敌占区侦察敌情。翌年春节,他率领侦察小组捣毁了设在江西宜春区谭头村的特务窝点,不久又在江西宜城抓捕了5名敌特人员,获取了大量敌人情报。

1933年2月至3月,他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第五次反“国剿”作战。

1934年8月,在高虎垴战斗中,他负伤仍坚持战斗不下阵地;11月,在惨烈的湘江阻击战中,他身负重伤被抬下火线。

1935年1月,他参加了“四渡赤水”战役,所在的红三军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掩护中央机关跳出敌军重重包围后,开始了万里长征。长征中,他仍在保卫局侦察科紧随大部队侦探敌情、保卫机关安全,一路艰难困苦,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翻越夹金山,1936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

到达陕北后,他还被送入红军旅团学校培训。1937年8月结业后,被分配到八路军一一五师新组建的独立团二营任教导员,与营长黄寿发搭档。


1937年9月25日,黄寿发、张襄国率领的二营参加平型关腰站阻援战,奉命进抵三山镇切断日军自广灵至灵邱的公路运输线。在这次公路伏击战中,毙伤日军300余人,截获了大量的日军军用物资。10月,他调三营任指导员。10月15日,奉命在义泉岭设伏,日军5辆汽车进入伏击区后,张襄国和副营长邱蔚下令部队一阵猛打,战斗很快结束,5辆汽车成了战利品。

1937年10月23至25日,独立团先后收复了山西涞源、广灵、灵邱、蔚县、易县、阳源、浑原等7座县城,张襄国、黄寿发率领的三营连克两城。在前往冯家沟行军途中,张襄国收留了一位烈士遗孤带在身边。后来,由于部队战斗频繁,只好将孩子寄养在孝义县“抗日模范村”石像村里一户抗属家中。

同年11月,独立团奉命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部队开展整编,成立晋察冀军区。独立团改编为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一师第一军分区,张襄国任三团政委,参加了军区组织的8路围攻战的乱关岭战斗、平汉铁路北段破袭战、河北完县常庄战斗等战役。

1938年春,为创建平西根据地,张襄国任晋察冀军区易县(隶属河北保定市)游击队队长兼政治委员,转战河北易县、徐水、容城、房山等县。同年9月12日,张襄国在北京西野山坡突围战中不幸牺牲,年仅27岁。牺牲后,组织上将他安葬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山北乡北娄山村东的烈士陵园……

从1930年2月出走到1938年9月牺牲,从红五军的侦察兵到抗日游击队易县支队长兼政委,张襄国一生短暂而辉煌。

2021年,章(张)氏家族组织人力、物力,撰写追忆纪念张襄国烈士的文章和申请追认其烈士身份的报告。


对此,崇阳县委县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在县党史研究中心、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民政局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问题最终定案,湖北省人民政府以(鄂政函[2021]162号文下发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追认张襄国同志为烈士的批复》。

英烈回归故里,这是对他最好的告慰!


在线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