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重点突破难点
群众的呼声在哪里,整治的第一现场就在哪里——
城西老城区商铺林立,机动车乱停乱放、出店占道经营、广告牌凌乱不堪等现象普遍存在。去年12月20日,崇阳县工商局、交警大队、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组成的三个执法小组,采用依次推进方式,对城西老城区开展全面整治,获得市民点赞。
4日上午,随着“啄木鸟”机“叮叮当当”的响声,天城镇下冿村一栋四层违建楼房轰然倒地。该县组织城管、住建、国土、公安等组成联合执法队,将这栋影响城乡整体规划的违建楼拆除,拆除面积达980平方米。
16日,在天城镇洪下村隽水河,平常打渔的村民们,用网将水中飘浮物围到一起,并往船上装运……这也是环境整治的一部分:清理河坡垃圾、杂物和违规种植,打捞水生植物、水面漂浮物,确保河坡及绿化完好,水体清洁。
自去年11月10日起,崇阳开展“百日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开展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等7方面专项整治,打造“绿色生态、优美整洁、宜居乐业”的文明崇阳。
“治脏是关键,治乱是保障,治差是基础!”崇阳县副县长蔡耀斌介绍,“百日行动”启动后,该县在全县开展卫生大清扫、大清理活动,对县域范围内经营秩序乱问题进行集中整顿,并持续开展“两违”专项整治和“两违”存量消化工作。
彰显美丽乡村内涵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不仅要解决脏乱差问题,更要促进城镇文化内涵的提升、整体功能的优化,尤其是美丽乡村特色风貌的彰显。” 县长郑俊华表示。
对此,铜钟乡和白霓镇进行了积极尝试,并取得实效。
从杭瑞高速崇阳出口下,向左拐便进入幕阜山旅游扶贫公路,刷黑的公路两侧,已铺好草皮,栽好各式树木,错落有致,不远处便是铜钟乡。去年11月到12月,铜钟乡修建下水道,铺上大理石砖,街面整齐划一,并对公路两侧进行绿化和环境整治。
铜钟乡党委书记杜兵介绍,硬件上解决了乡镇的排水、垃圾处理、道路绿化等工作,软件上安排专门的清洁人员,定时对乡镇、村庄的垃圾进行清运回收处理。
白霓镇回头岭村从去年7月起,退休的甘景高等8位乡贤与村支书组成乡贤理事会,一边倡议捐款,一边着手建设村子,一个月获捐款5万多元,对村入口的五组、六组进行了改造。政府用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予20多万元奖励支持。
今年,他们用获得的5万元捐款修复此前冲毁的古桥,目前桥拱已经建成,下一步将对桥面和桥体进行装饰。
“文明是最好的风景。”进入该村的第一面墙上写着这句话,整个村庄干净整洁,一幅田园牧歌的景象。
白霓镇党委书记王雄伟说,让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是乡村治理的有益探索,下一步,会把这一模式在全镇大力推广。
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至今,崇阳已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及时推动工作措施常态化、效果持续化。随着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感大大提升。
20日,从杭瑞高速崇阳东驶出,经106国道白霓镇石山村转入通往县城的便道,道路两边都种上了草皮和景观树,两边房屋都刷成了白墙。
由浪口温泉往县城方向,双车道改为单行道,其中一边专门设为自行车道,马路两侧安装了护栏,并种上了各种景观树,与隽水河相呼应,碧水绿道,让人眼前一亮。
从人民大道到崇阳大道,县城的主干道都安装了隔离护栏,各类标识清晰明确,车辆按照标识线有序行驶。
从主干道步入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环境也大不一样,昔日的垃圾和污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舒适。各道路上均划了停车位,大多数车辆都是按照规定停放车辆。
记者 从城区沿着106国道往石城、沙坪等镇走访,沿途也变得干净卫生,曾经路边垃圾成堆的现象已经消失。
“不知不觉中,县城变得漂亮了!”居民陈女士说,“对于我们来说,居住环境改善是很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