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今天是:

咸宁日报:旅游拓宽致富路

来源:咸宁日报    日期:2016/12/2 16:54:55     字体:    分享到:


  见习 记者  马丽娅 通讯员 陶然
  “昔日歇马山,终日薯当餐;今日烽火台,天天游客满。”日前,在崇阳县白霓镇洪泉村走访时,贫困户孙水亮用当地方言即兴编了段顺口溜。
   歇马山,是洪泉村曾经出了名的穷地方;烽火台,是洪泉村今年新建的旅游景点。“竟然能在这里见到长城!”如今,人们走进洪泉村时,都会这么感慨。
   洪泉村地处白霓镇东南方向,有8个村民小组,552户,共2056人。
   由于交通闭塞,村民缺乏增收产业,大都外出打工,留下老年人在家带孩子,村集体经济全靠一个年收入才4万块钱的小型砖瓦厂。
   “守着金饭碗要饭,曾经是我们村的真实写照。” 80后村支书孙愁说。
   2014年5月,孙愁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时,发现村里虽穷,但是历史人文底蕴非常深厚,不仅有自然的美景,而且还有瀑布飞流的远陂古堰、黄巢起义时的遗迹冲天泉,以及小岛、寺庙……很适合发展乡村旅游。
   孙愁发现,村里只是缺少强有力的推手,所以赏心悦目的青山绿水、独具魅力的地域风情和绿色环保的特色农产品都只能“孤芳自赏”。
   去年8月,在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村委开始谋划振兴之路。通过整村规划,新建远陂堰风景区,项目总面积40余亩,修建了152米的微长城、小型天然游泳池和生态农家乐,村民还自己投资建成了水上乐园、跑马场和停车场。
   一时间,游人络绎不绝,洪泉村成为如今年收入10万的景区村。在该村六组,村委会投资30万元,利用歇马山水库改造成一个30亩的精养鱼池,年可创产值2万元。
   “原先在上海打工,去除房租、水电费等,剩不了多少。如今终于在家门口找到了‘生财之道’。”说起身边的变化,村民龚琴感触颇深。家乡成为景区后,他们开始做农家饭馆,生意越来越红火。
   “我家田地全流转出去了,每年可以有1万多元的进账。现在,我在景区周边搞销售,还给附近的老板开车,每月少说也能挣些钱。两年不到,就能把以前孩子上学时的欠账还清了。”贫困户饶克俭笑着说,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他和妻子甘彩霞夫妻还承包了一个占地8亩的苗木基地,同时养了3000只鸡、鸭、鹅,成了全村产业发展示范户。
  


在线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