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崇阳网!今天是:
首页 新闻 崇阳新闻 详细信息

一封感谢信“牵”出倒房重建户的幸福生活----桂花泉镇6.02洪灾倒房重建工作掠影

来源:崇阳新闻网    日期:2016/2/17 16:23:06     字体:    分享到:

  中国崇阳网消息 记者 锦阳、通讯员王建华、汤伟报道:一党委政府收到的新年大“大礼”
  2月14日(农历正月初七)8时30分,崇阳县桂花泉镇党委政府的干部,刚开完新年的第一次会议后,一位上了年纪的婆婆就来到镇政府办公楼,找党委书记刘任远“送礼”,她所送的“礼物”是一封亲笔书写的感谢信和一挂鞭炮。
  党委书记刘任远热情的接待了这位婆婆,了解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面对这份沉甸甸的新年大礼,刘任远爽快的接受了婆婆的感谢信,婉言拒绝了婆婆要在镇政府大门口燃放鞭炮感谢的请求。
  原来,婆婆叫黄喜保,今年69岁,是该镇双港村8组群众。去年6.02特大洪涝灾害,导致黄喜保家200多平方米的泥瓦房倒塌损毁,家中的生活用品及彩电冰箱等财物有的被掩埋,有的被洪水全冲走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20多万元。突如其来的洪灾,让这个一家7口一无所有,一家人暗自流泪。
  灾后,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灾民生活,黄喜保一家被安排在村小学的转移安置点暂住,吃喝住等基本生活全免费,期间,还享受了每人15天225元的转移安置费,及每人900元的过渡性安置费。2015年9月份,在亲戚朋友和政府部门的关心帮助下,黄喜保家开始重建新居,当年腊月28日,黄喜保家搬进了145平方米的钢筋水泥结构的新房过年,政府补贴了2万余元钱。
  “托共产党的福,让我们住上了新家,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住进新房过年的黄喜保感慨万千,没有共产党,没有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一家人还得过着居无定所的飘泊生活,想表达感谢恩情,但不识字的黄喜保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学毕业的孙子邱佳豪,由她口述,孙子邱佳豪代笔,写下了这封情感真挚的感谢信。
  2月14日一大早,黄喜保带着感谢信和鞭炮从家里出发,走了20多公里的山路,来到镇政府“送礼”,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感谢党的恩情,感谢政府的温暖,给政府“送礼”,黄喜保只是众多因灾倒房重建户的一个缩影。
  二成立专班有序开展工作
  6.02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桂花泉镇党政一把手,第一时间出现在灾情第一现场。在受灾最严重的双港村设置了紧急转移安置点,收纳了70多名倒房户和重危房户,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发放了紧急转移安置费,保证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同时,做好后期灾民安置工作,双港小学安置点撤销后,对无房居住的群众,发动部分灾民投亲靠友,安置部分灾民居住在村组干部家,部分灾民暂住在村级活动室,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发放了过渡性生活补贴。
  面对灾情,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方面,镇、村干部积极组织群众进行自救;另一方面,根据全镇房屋倒塌、受损实际情况,随即,成立了桂花泉镇倒房重建工作专班,分派了3个工作组深入各村指导重建工作。全镇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倒房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政府的倒房重建帮扶资金犹如及时雨,解了我家建新房的燃眉之急啊,我们真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啊。”双港村9组55岁的周菊保,丈夫因病于2015年2月份去世,2个孩子在外务工,均未成家。6.02洪灾,山体滑坡导致其家泥瓦房倒塌损毁,无法居住。周菊保被核定为倒房重建户,在各方的帮助下,她家新建120平方米的新房,年底搬迁新房过新年,享受补贴资金2万多元。
  今年54岁的东源村一组冯国明,一家3口人,妻子患精神病,不能从事劳动,孩子未成家,主要收入来源就靠外出务工。冯国明家也是因灾倒房重建对象,他像其他的倒房重建户一样,在新房建好后,先后享受补贴资金2万多元。
  三四步工作法让权力在阳光下
  如何认定是倒房重建对象 确保证公开公平公正,让权力在阳光下,切实维护了倒房重建户的利益 该镇确定了“核-示-定-奖”四步工作法。
  “核”即核查情况。为了保证核查工作的公平公正,镇驻村干部会同村组干部以及部分村民代表一道逐户上门查看、登记造册,全镇共核查出37户住房倒塌户、21户损房户,。
  “示”即进行公示。对住房倒塌户在各村公示无异议后,再通过镇政府进行第二次公示,以保证灾民享受政策的公平性。
  “定”即确定资格。经过镇村两级公示无异议后,镇政府上报到县民政局,再由县民政局确定倒房重建享受政策资格。
  “奖”即奖励资金。在倒房建设资金到位的情况下,为保证倒房重建户在年前搬进新家,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县政府又出台了奖励政策:主体工程在2015年11月8日前完工的倒房重建户,享受县级5000元的奖励资金。
  为保证倒房重建户在年前搬进新家,该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纪委牵头,民政办、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组成工作专班,对34户倒房重建户进行督办,加快重建力度。
  结对关怀。通过镇驻村干部、村支部部分党员与倒房重建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定期到倒房重建户家进行慰问,及时解决了倒房重建户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让倒房户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党的惠民政策。
  定期督办。镇村党员干部与倒房户结对,每周进村入户3次实地进行督办、察看,千方百计为农户解决筹集重建资金时遇到的困难,以确保在11月前建成主体工程,享受到县级奖励资金。
  通过县、镇、村三级对倒房重建户进行“三核查两公示”,工作专班每周对34户倒房重建户进行督办,全镇34户倒房重建户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并在年前搬进了新家,保证了倒房重建户过上一个幸福祥和的春节。
  四群众的口碑干部的启示
  今年70岁的周传华,是双港村原来的村支书记,他也是倒房重建户,年底入住新房过年。周传华说,他一生经历过了3次水灾,每次水灾都导致房屋损毁,重新建房,原来国家处于发展建设时期不富裕,重新建房只能靠自己。现在国家富裕强大了,自家建房子自己住,不但有补贴,年底还有1000元的慰问金,政府干部多次上门唏寒问暖,督促进度,还利用空闲时间帮工,让我们农民享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采访时,他高兴的和 记者 聊起了现在的优惠政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洪灾导致东源村一组73岁的冯天胜家房屋倒塌,一家3口只好借住其弟弟家。去年建新房,年底搬迁新居过年。冯天胜告诉 记者 :灾情发生后,政府第一时间派干部把送米、水、衣等物资,送到我们灾民家里,建房过程中,镇政府驻村干部经常上门问寒问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房屋建好后,各项补贴及时打到我们群众的“一本通”存折上。他由哀的感叹,“党的惠民政策好,感谢各级党委政府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
   记者 了解到,6.02洪灾,桂花泉镇倒房主要以双港、东源、三山3个重灾村,通过县政府、镇政府调核37户,2015年开工建设的共有34户,有3户在外务工耽误,放弃了重建指标。该镇共发放34户因灾倒房重建各项补贴60万余元,发放转移安置费和过渡性安置费共35万余元,发放偏房维修损毁补贴费近10万元,惠及133户。34户重建户在2015年11月底全部竣工,倒房重建补助资金进行社会化发放,统一打入群众在农商行开设的“一本通”专用账户上。34户重建户在年前搬进了新房,过上了一个幸福的新年。
  “一封感谢信,凸现出群众的质朴,道出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赖,是对我们基层干部的一种鞭策和期盼,让我们明白,时刻把群众放在第一位,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的宗旨,激励我们干部继续努力前行。这是我们镇党委政府收到的最好新年大礼物。”桂花泉镇党委书记刘任远深沉的说道。


在线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