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葆初(1906-1932),又名舒宗元,贵州省瓮安县人。1922年瓮安县简师毕业回乡任教;1925年考入国民党军,并参加北伐;1931年入国民党南京中央军校学习,期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于1932年2月被中共长江局指派,打入驻崇阳县城的国民党军第八十五师第七教导队一中队任上尉区队长,发展党员,成立组织,发动兵变。5月,因叛徒告密,兵变失败,同6名中共党员一起,在崇阳县城东门河滩上英勇就义。
一
舒葆初于1906年5月2日出生在贵州省瓮安县平定营高枧坡一户农民家庭。6岁入私塾蒙馆,12岁入县简易师范,勤学好思,为人正派,嫉恶如仇。
舒葆初家乡的平定营,得名于清政府一段镇压人民的历史,但也饱含人民历经战火洗礼而英勇不惧的深意。平定营场坝中心,有一座纪念辛亥革命的中山亭阁楼,楼中绘有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画上书写“天下为公”4个大字,两侧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联语,下端是《总理遗嘱》全文。这座纪念楼亭对舒葆初的影响至深。他经常到此颂读《总理遗嘱》,还以此为题材撰写过体会文章和宣传唱词,渐次养成了浓烈的爱国情怀。
师范毕业后,舒葆初回乡任教,把教书育人作为唤醒民众的一种方式。1924年遇百年大旱,地方官员不怜民间疾苦,反而加重苛捐杂税,公然关押因丧失劳力而缴不起苛捐杂税的平民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一些长者找舒葆初诉说。舒葆初不顾自身安危,奋笔直书,并带村民上告县府,使百姓之苦得以缓解。
1924年秋,舒葆初偶遇以卖艺为名、行招兵之实的国民革命军人杨先生。杨以“国父遗嘱”为宣传口号,大声疾呼群众,认清时局形势,让舒葆初很受震撼。过后,杨赠送“天下为公”的木刻纪念章,让舒葆初激情涌动。他深深感到:教育虽然能唤醒民众救国,但要真正实现天下为公,必须要按总理遗嘱铲除军阀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唯有武装斗争才能解救民众。从而使他迅速下定投笔从戎、到外面创建一番事业的决心。
1925年,舒葆初考入国民革命军李燊部军官讲习所学生队,开启了人生新的一页。由于他的文化素质高,又有过教学的经历,新兵训练期间便初露头角,成为连队训练教官。有一次,他出色的演讲,博得营部长官赏识,迅即成为营部参谋。北伐期间,舒葆初因出谋划策有功,晋升为军部参谋。1927年8月,舒葆初随军进入湖北恩施地区,因施计擒获匪首,功勋殊异,又得到了军部的嘉奖。
北伐虽然取得了胜利,新军阀蒋介石叛变革命,实行“宁可错杀一千、不许漏网一人”的屠夫政策,大肆屠杀共产党人,舒葆初对当局深感失望,心生退念。1928年,他带着惆怅的心情考进南京国民党陆军经理法规研究所,试图做些研究工作。期间,他与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人廖泽南和长江联络站赵仕禄等人交往甚密。受其影响,他开始意识到,蒋介石反动政府背叛了总理遗嘱,革命前景一片昏暗,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救国救民的组织,只有工农红军才是救国救民的队伍。
1931年,舒葆初带着寻觅救国救民组织的想法考入南京国民党中央军校军官补习班,与同乡冷少农相遇相识。冷少农是中共党员,黄埔军校毕业生,曾分配到东征军政治部工作,东征胜利后任周恩来的技术秘书。舒葆初深感冷少农就是自己寻觅良久、真正救国救民的人。冷少农也对舒葆初历经北伐洗礼、胸怀“寻找革命真理、为人民大众谋利”的理想高度认同,经请示南京地下党组织,介绍舒葆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舒葆初由南京党组织介绍到武汉中共长江局工作。
二
1930年至1931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和鄂东南苏区发动的三次“围剿”均被粉碎。1931年冬,又在鄂东南周边部署8个团,准备进行第四次“围剿”,还采取重兵包围、修筑碉堡、截断苏区与外界联系的方式,企图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面对敌人的“围剿”,鄂东南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敌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此时,长驻崇阳、通城、通山三县的国民党军新编第十师已更名为第八十五师,是这次“围剿”的劲敌。为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中共长江局派舒葆初打入官兵绝大多数来自于贵州的第八十五师内部,发展中共党员,策划官兵起义,瓦解反动军队,壮大红军力量。
1932年2月,舒葆初顺利到达驻扎在崇阳县城的军士教导大队一中队,任上尉区队长。从外形看,舒葆初身体瘦弱,但精神饱满,举止刚健,其示范动作既准确,又有耐力,很快赢得学兵的欢迎和信任。连师部高层参谋处乃至师长谢彬,都对舒葆初心生好感。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抗日救亡怒潮席卷全国,国民党军队不少中下层军士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在第八十五师内部,经常出现士兵把苏区的宣传刊物带回部队阅读的现象,还有人在笔记本上抄写《国际歌》和红色诗词,甚至抓到苏区的赤卫队员也不滥杀无辜。此时,舒葆初用内紧外松的工作方式作掩护,广泛团结同情革命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先后发展了贵州籍的宋应达、莫德维、黄克勤、李光庭、沈朴仲、周廷贤、郭绍藩、毛毳、张杰等人为中共党员,并建立了党支部,舒葆初任党支部书记,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
舒葆初仔细按兵布阵,安排中尉干事宋应达关注师长的出行和密电信息,以便随时掌握师长谢彬的行踪动向;安排上尉中队长莫德维重点做好教导队骨干人员的思想稳定工作;安排中尉助教黄克勤与红军和地方党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安排中尉助教沈朴仲负责士兵情绪,为起义创造条件。
1932年5月初,中共长江局派地下联络员王觉夫(又名汪超海)到崇阳,秘会舒葆初,传达上级关于发动兵变的指示。随后,舒葆初在县城东郭家岭凌云塔内秘密召开支部会议,研究部署兵变行动。即:以党内同志为核心,在广大士兵中进行宣传教育,做好暴动前的准备;师长谢彬系国民党军政部长何应钦的亲信,反动立场顽固,难以策反,由师部的周廷贤做内应,杀掉谢彬;县城兵力较少,由教导大队直接制胜。
三
正当兵变计划紧密部署之时,混入党内的奸细郭绍藩向驻扎在崇阳县城的旅长刘竹铭告密,刘竹铭急速转报住在武汉的谢彬。谢彬赶到崇阳,立即下令拘捕,株连者20余人,并对舒葆初进行审讯。
审讯室里,谢彬想给舒葆初来个下马威,把告密者郭绍藩也带了进来。舒葆初悔恨自己事先没有察觉到这个可耻的叛徒,但他很快作出决定:牺牲自己,保全同志,以死殉国。
舒葆初对谢彬说:“共产党人光明磊落,好汉做事好汉当,发动兵变,是我一个人干的,与其他兄弟无关。”
谢彬说:“只要你说出长江局驻地和本师有多少党员,并把名单给我,保你前途无量。再说,共产党是非法组织,你出身良好,何必为他们卖命呢?”舒葆初猛地从凳子上站起来,大声抗议:“谁说共产党是非法组织,没有共产党,北伐能打胜仗吗?没有共产党,能打败北洋军阀吗?共产党领导劳苦大众赶走了北洋军阀,蒋介石却窃取胜利果实,叛变了革命……”
谢彬打断他的话:“少跟我扯北伐,现在要你说搞非法活动的事。”
舒葆初一声冷笑:“搞非法活动的不是我,而是你们这些国民党的走狗,残酷杀害无辜民众,那是合法活动还是非法活动?我不相信国民党鼓吹的那一套,只信仰共产主义;我坚信,只有共
产党,才能救中国……”
谢彬用手画了个圆形:“我不听你的宣传,我谢彬待你不薄,为什么要害我?”
舒葆初蔑视谢彬一眼:“你不是正人君子,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死在你刀下的共产党人、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还少吗?我之所以想杀你,就是替死去的冤魂报仇!”
谢彬一阵狂笑:“死到临头还嘴硬,今天不是你杀我,而是我要杀你;你革不了我的命,而是我要革你的命。”
舒葆初毫无惧色,铁骨铮铮地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杀了舒葆初,还有后来人。你不要得意太早,你会死在革命者手里的!”
谢彬气急败坏地说:“舒葆初,你好生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还敢摇唇鼓舌,不怕我割你的舌头!”
舒葆初大声回答:“舌可断,头可砍,心有共产党,斗志永不变!”
谢彬恼羞成怒,大叫:“来人,把他的舌头割下来!”几个彪形壮汉冲进审讯室,把舒葆初放倒在地,按住手脚和脑袋,撬出舌头,“咔嚓”一声,活生生地把他的舌尖割掉。
第二天,谢彬把策划兵变的舒葆初、宋应达、莫德维、黄克勤、周廷贤、毛毳、张杰7人,押到县城东门桑园与河滩交界的沙洲地上杀害。就义时,舒葆初不顾伤痛,带着英雄们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岁”!舒葆初牺牲时年仅26岁。
贵州省瓮安县舒葆初烈士故居(2019年瓮安县文化和旅游局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