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八斗山苏区的发展
1928年8月至1929年8月,在红五军开辟鄂东南的战斗中,在中共修水县执委工作队指导和鄂南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崇阳农村基层党组织逐步建立发展起来,中共崇阳县委也恢复重建。但崇阳此时的情形仍然是“豪绅对民众的压迫日益加深”①,“为虎作伥的保安团、挨户团横行无忌,白色恐怖布满城乡。”②
1930年7月,中共鄂南特委书记龙从启秘密来到崇阳县城指导工作,刚到几天,其住处便被国民党政府的秘书带一伙兵包围搜查。龙无法立足,只好迅即离开。时任县委书记黎指明认为,群众没有发动起来,革命的力量十分薄弱,崇阳还不具备在县城举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条件,只能遵照湘鄂赣边特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大药姑山区去做发展新区的工作。中共崇阳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根据对当时崇阳政治形势的分析,决定把工作的重点放到国民党湘鄂两省防御的薄弱地区、大药姑山脉中段的八斗山区,一手抓新区的开辟发展,一手抓老区的土地革命,充分发动群众,建立以八斗山为中心的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以此来实现革命由低谷走向高潮。八斗山又名皇帝脑,位于大药姑山脉的中段,海拔671.3米,西北连伏岭接金紫山,与蒲圻毗邻;西南连塔坳再拐九脚岭与通城和湖南临湘相接;东北连方山,东南接汉梁山,中间与主峰2公里处有一处面积0.3平方公里的平畈——应家畈,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进可东去石城湾、大沙坪,威胁县城;退可入大药姑山主峰,与国民党军队开展山地游击,既便于与通城的黄袍山加强联系,又可以避开敌人的直接攻击,实为湘鄂赣苏区的战略要地之一。
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在1929年6月派杜甘霖武装工作队一个班,深入八斗山开展革命宣传,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1930年6月,县委书记黎指明凭借在蒲圻工作过的有利条件,派家住金紫山边区的中共崇阳县委委员周学龙(蒲圻人),利用其岳父应春林是八斗人的关系,到八斗山串联。不久,又派熊学道、肖胜华、龙习功、宋义华、廖正告以锯木板、做篾匠为名,分别到小茶坑、大茶坑等地进行党的秘密活动。7月,先后发展了饶金生、熊中清、熊道生、邹道炳等人入党,并在八斗山的应家畈(现石城镇宝林村四组)建立了第一个党的基层支部。至8月,八斗山地区建起了中共方山区委会和应家畈、大坪、坳上、小沙坪、东山湾5个基层党支部。
1931年3月,新任县委书记徐自然及崇阳县苏维埃政府一班人,除继续做好金紫、洪下等老区的土地改革和经济建设工作外,派出多个工作组,到八斗山周边的塔坳、梓木、杨林等地,开展新区的组织建设和政权建设工作。7月,方山区及其5个乡苏维埃政府成立。8月,八斗山东南的梓木区、乡党组织建立后,梓木港区及其4个乡苏维埃政府成立。至此,八斗山地区已成为金紫山苏区后的另一块赤色区域。
8月,中共崇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所在地的三山源苏区,因遭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围剿”受到重创。同月,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县游击队政委刘道炳,因提供的情报有误,被中共蒲圻中心县委错定为叛徒,当作“改组派”杀害。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改由冯道发继任,政府改设财政、妇女两部和肃反队、看守所,保留干部20余人。面对国民党反动派不断的“围剿”,三山源苏区的安全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10月,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迁至八斗山应家畈。
1932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十六),蒲圻中心县苏维埃政府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蒲圻县枫桥田家祠堂召开,来自蒲圻、嘉鱼、崇阳和湖南临湘的代表共有103名,会议开了5天。代表们认真讨论了前段工作总结和今后工作任务的报告,学习了湘鄂赣省苏维埃颁发的《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文件和法令,讨论并通过大会《决议》。其主要内容是:遵循省苏维埃政府的指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苏区;加强武装建设,坚决巩固扩大武装力量,保卫苏维埃政权;开展经济工作,筹办合作社;开展白区群众斗争,争取白军投诚;进一步加强妇女、工会、共青团及少年先锋队的组织和领导等。大会选举出中心县苏维埃政府正、副主席和财政、军事、劳动、土地、交通、卫生、文教、粮食8部部长。
会后,崇阳县苏维埃政府遵照大会决议,积极开展武装斗争,开辟苏区,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了大好形势。
在军事方面,积极组建区游击队和乡赤卫队。同时,利用各种关系策反国民党官兵起义,削弱敌人的力量,壮大红军实力。1932年,国民党三十三师在台山桃花洞西冲岭修筑碉堡,长驻一个连的兵力。时任桃花乡苏维埃主席夏莲英(女),在三十三师换防之后,利用各种关系对新驻部队一一七师某连李连长进行策反。李在夏的教育感召下,决然起义,给一一七师一记重重的打击。
在开辟新区方面,八斗山以西的塔坳区苏维埃政府于1932年3月在汪家成立,区主席汪正南,下辖大竹园、塔坳、小茶坑、赶龙坑、石门、埂场山(原名战场山)6个乡苏维埃政府,由陈海清、陈太安、汪达生、汪甲生、刘海棠、程大才分任乡政府主席。随后,又在汪家成立了中共塔坳区委会,书记廖逢祥(后为余拱太),辖大竹园、小茶坑、石门、大茶坑等6个党支部。是年10月,虽然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应家畈遭敌袭击,主席冯道发牺牲,但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仍在发展。11月,中共杨林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在石榴塘成立,区委书记汪春和,辖双堰、季木、石榴塘3个党支部;区苏维埃主席贺中华。八斗山东北的神口至黄土塝一带的双堰、神口、季木、杨坪、石榴塘、黄土塝6个乡苏维埃政府相继建立,由黄道仕、高祖恩、王冬生、王俊生、贺福生、潘林松分任乡政府主席。至年底,崇阳县苏维埃政府管辖区域面积达400平方公里,占全县版图面积的四分之一。与通城县的雅雀山、桂竹源苏区和湖南临湘龙角区苏区连接,使湘鄂边界苏区连成了一片。
同时,中共崇阳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按照上级指示,总结运用三山苏区的工作经验,在新开辟的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各项建设蒸蒸日上,共青团、妇协会、少先队各种群团组织十分活跃。如方山区妇协会主席曾菊姑(石城肥田人),是一位饱受封建制度压迫剥削30多岁的穷苦妇女,她积极投身革命,带领群众与土豪劣绅作斗争,协助苏区干部分茶山、土地;为红军筹粮筹款,日夜忙碌,为苏区的发展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①《杨柏龄关于鄂南情形的报告》(杨柏龄即赵世当,时任蒲圻中心县委书记),1929年11月5日,《鄂南党史文献资料第1辑》,第37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