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与农村赤色区域的创建形成
中共湘鄂赣边特委遵照中共中央1928年1月作出的要加强对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土地革命的领导,建设“三省割据局面”的指示精神,及时派出大批干部到边界各地,联络地下党员,恢复发展党组织,开展农村赤色区域的创建工作。
(一)县东南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赤色区域的形成
1928年8月中下旬,被中共修水县执委派到崇阳县东南边境地区活动的工作队员,通过访问穷苦农民,掌握了一批大革命时期的农会骨干。他们采取白天钻山洞、地窖,晚上秘密集会的方式,在农会骨干和地下党员中宣传“农会要恢复,我们要坚持斗争,革命的红旗要重新打起来”“共产党是打不垮的,我们要进行斗争,革命不怕失败和牺牲”等革命口号进行鼓动,在崇阳山区乡村重新点燃了革命的火种。10月29日,滕代远在江西铜鼓召开的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共产党组织负责人和中共红五军党委联席会议上,着重强调了“边区各县要在党的领导下,加快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实施苏维埃政纲,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赤色武装力量,扩大和保卫革命根据地。”根据此次联席会议精神,中共修水县执委工作队加快了崇阳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和赤色武装力量建设的步伐,崇阳县东南山区的赤色区域不断创立形成。
东堡赤色区域
1928年秋,中共修水县委工作队杨树春、余经邦、李诗等人,以石岭村程家湾程丙监(早期中共党员)家为联络点,对高枧地区的农会会员进行宣传教育,发展汪道全、汪正南、汪细员等人为中共党员,恢复中共东堡支部,汪道会、汪正南先后任党支部书记。随后,支部成员积极串连,发展党员,组织农会会员抗租抗税,东堡地区很快成为一块赤色区域。1930年上半年,东堡的党组织受到地方保安团的打击,被迫停止活动,但为此后的中共小沙坪特支、小沙坪区委及区苏维埃的建立,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
东流、河山赤色区域
1929年春,由于东堡地区党组织和农会活动频繁,影响和带动了相邻的东流、河山等地农会会员的积极活动。在中共修水县委工作队的指导帮助下,中共崇阳县特支、中共崇阳县委会、游击队先后在当地建立。随后,东流、河山两地相继成立了乡苏维埃政府,处罚和赶走了豪绅地主,开展了土地合耕制的改革,一度成为苏区。1930年县委机关和游击队转移至三山源后,东流、河山苏区虽然未能巩固,但为此后崇阳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积累了经验。
小山界赤色区域
1929年春,中共修水县委派赤卫队长丁德珍到小山界后,以佃农为生的徐道安、徐寿南、徐木林、徐先补等人成为工作队员联络发展的重要对象。接触中,丁德珍通过对比小山村穷富人口占有土地量,分析贫雇农租种地主土地,因受重利剥削而穷困,国民党政府与地主豪绅压榨贫苦农民,农民要翻身就必须起来闹革命的道理。同时,还经常讲述共产党员余经邦在修水组织农民赤卫队、带领农会会员两次攻打修水全丰曹家大恶霸和杨祠暴动的战斗经历等农民闹革命的事例,增强了徐道安的革命勇气和胆略。1929年3月,经丁德珍介绍,徐道安、徐寿南、徐木林、徐先补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小山界党支部,徐道安、徐寿南先后任党支部书记。
初时,党支部公开活动,群众轮流放哨。遭到反动民团“围剿”后,又组织有觉悟的群众为红军和地下党员送信、送粮、放哨。贫农王书林上山送信时伪装成敬菩萨的,手提篮子,篮里装一碗饭和九根香,到红军指定的地点送信,如果没有敌人跟上来,他就用石头相互碰击四下,表示敌人没来,红军就到树下去取信;如果有敌人跟上来时,就张口连“啊”几声,表示敌人来了。即使他“啊”声被反动民团听见了,问他“啊”什么?他就回答,我“啊”同伙去砍柴。有一次,他送信被敌人看见抓去。审问时敌人问他:“你是不是给红军送信?”他坚定回答说:“不是”。敌人又问他:“你不是给红军送信上山那是干什么?”他回答说:“我是来敬菩萨的”。敌人见问不出什么情况来,只好把他放了,放出来后继续给红军送信。小山界村一度成为崇阳县东南边境连结修水全丰苏区和湘赣鄂边特委通往鄂南苏区的红色交通站。
高枧赤色区域
王觉非家道较为殷实,因自幼颖悟,善书法,能双管齐挥,又因广交游,重节义,善辞令,颇得当地人推崇。1924年至1926年间,通城县石坪塅人刘石渠于高枧灵官殿开馆教书,因与王觉非志趣相投,交情日深,结为儿女亲家。刘石渠返通城后,王觉非接馆教学。1927年春,大革命风暴席卷高枧山乡。王觉非倍感振奋,将原名振兴改为“震醒”,立志做一名有作为的人。当年,豪绅廖东林借口保乡卫民,约王觉非办团,王首肯并亲自到大眼泉保卫团总吴元善处借长枪4支,交廖东林主管其事。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与反革命泾渭分明,他始觉枪支委托非人,懊恼之余再次改名为“觉非”。1929年春,投身革命的地下共产党员刘石渠再次到高枧,以协助王觉非教学为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在王觉非的带动和影响下,高枧王若田、王豪杰、廖金保(女)、王槐生、王森林、黄焕然、王子谦等人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高枧支部成立,王若田、王觉非先后任党支部书记。
1929年,高枧民团团长廖东林因强派捐,横行乡里。王觉非公开斥责廖鱼肉乡民。廖东林便以“通匪”罪名害王觉非。王觉非闻讯隐蔽起来,暗里与刘石渠、王若田等商议,用喝生庚血酒的方式团结一批青年,组织农民赤卫队,又秘密与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取得联系,合力攻打廖东林反动民团。1930年农历四月初八,红五军第三纵队邱丙清团长率团在赤卫队的配合下,攻打廖东林,击毙副团总廖赤林,缴枪13支;团总廖东林只身逃窜。高枧农民赤卫队坚持与反动民团的斗争,为此后中共高枧区委、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梓木港赤色区域
梓木上简柏树坳人刘定保,早年丧父,寡母弱弟,无田无地,一家四口靠他一人做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贫困。1929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春节迫近,刘定保家无一米,到姑母家借谷过年,哪知姑母答应,表弟不肯。无奈中他将家中犁耙掮到通城大源周家当铺,想当几斤米度过春节,刚好在甘港口碰到红军地下工作人员老阮。老阮见刘定保衣衫百结,一脸愁态,便问他原因。刘定保实言相告,老阮当即劝他将犁耙扛回家,不要做剜肉医疮的傻事,并馈赠钱币,刘定保感激不尽。
1930年春,红军干部马介梅等人受命到梓木港开辟苏区,他们以刘定保家为立足点开展革命活动,经常对刘定保讲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让穷苦农民摆脱贫困的道理,进一步激发了刘定保的革命热情。刘定保不仅要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将自身的经历、感受编成一首歌谣:
别人过年我无年,煮熟猪头要现钱。世间穷人命真苦,全家老幼泪涟涟。妻问夫君怎么办?穷汉抬头望前边。窗外大雪纷纷落,总有一天是晴天。
他利用砍柴、放麂索和下地劳作的机会,在贫苦农民中传唱,以唤醒群众起来革命。不久在当地发展了一批积极分子入党,成立了梓木港党支部,刘定保任党支部书记。
1931年,刘定保联络东流、河山、黄茆等地的党政组织,组建了一支70余人的农民赤卫队,亲任队长,配合红军捣毁简家山、柏树坳、阳岩、蔡墩等地的国民党碉堡,镇压劣绅简其进、简文海等。使梓木港保持了几年的赤白交替局面,为中共梓木港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县西北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立和赤色区域的形成
崇阳县西北部的金紫山,主峰海拔716米,面积25平方公里,东连大幕山脉,南连大药姑山脉,北与蒲圻县相连,有一定的纵深。加上山上多溶洞,林深竹茂,有利于开展游击,是崇阳创建赤色区域的重点地区之一。
1928年,崇阳出现旱灾,人民群众的生活正如中央特派员刘子刚在湖北巡视后写给中央的信中所说:“鄂南天久不雨,豪绅地主的百般压迫,清乡队横行乡里,农民正想动作,希望共产党去指导他们”。经历大革命失败后的崇阳,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之际。
当年4月,鄂南秋收暴动失败后转移到洪湖的部分鄂南特委干部潜回蒲圻,与隐蔽在金紫山崇阳分水岭、罗家山的干部会合,成立鄂南工作团,经过分头宣传发动,迅速恢复了当地的农协组织。10月,曾经偃卷的革命红旗又在金紫山地区重新飘扬起来。
1929年初,中共蒲圻临时县委负责人李绍先(蒲圻茶庵岭人)、李春华(蒲圻邱家山人)、余拱太(蒲圻中心坪人)、梅经武(又名梅威生,蒲圻人)等人到金紫山以东的崇阳三山源地区组织农民游击队,开展革命活动。贫苦出身的薛志雄、刘道炳(三山源刘家门人)、邓和英(女,三山源大屋门人)积极参加,并先后发展成为中共党员,点燃了三山源地区的革命火种。
9月2日,中共湘鄂赣特委召开扩大会议,要求边境各县“不可有保守和平的倾向,必须积极向外发展,扩大新的区域,巩固旧的区域,加紧准备革命高潮来到时,建立一个大的苏维埃区域”。据此精神,中共蒲圻中心县委把地跨崇阳、蒲圻两县边界的金紫山区确定为鄂南苏维埃区域的创建重点,刚成立的中共崇阳县委随之把工作重点转移到金紫山以东的崇阳三山源地区,开始了以三山源为中心的赤色区域创建工作。
在此期间,共产党员刘道炳常以行乞为掩护,在三山源、洪下一带串联发动。面对穷凶极恶、横征暴敛的土豪劣绅,刘道炳日夜奔波,秘密组织苦大仇深的贫雇农罗道谷、吴国良、刘林婆、陈君良、邓春姣等人分头开展革命宣传。中共蒲圻中心县委派周然、李济平等人到崇阳指导,三山源、洪下一带党的基层组织和农协会、共青团、妇运会等群众组织相继酝酿筹建,金紫山苏区的创建活动日益红火起来。
1930年3月21日,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发出第九号通知,所属各边境县的各级党组织,要“努力扩大苏维埃政权的宣传,加强领导群众的日常斗争,走向苏维埃道路。”还指出:“凡条件已经成熟的地方,要召集边境各县民众团体联席会议,建立苏维埃政权”。随后,中共崇阳县委加快了金紫山东部地区以三山源为中心的崇阳县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步伐。
1930年5月,中共金紫区(即三山源)和洪下区区委会在三山青峰松刘家门和洪下松柏岭沙塘相继成立,熊仲华、梅威生分别任区委书记。中共金紫区委下辖三山、水冷、东岭、青枫4个党支部,陈大奎、钟道春、张新全、熊清海分别任党支部书记;中共洪下区委下辖洪下、东流、崇阳港3个党支部,李进深、徐海清、张太山分别任党支部书记。至此,区、乡两级的基层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和完善,三山源、洪下赤色区域创建形成。
1930年初,时任三山乡苏维埃政府妇运会主席邓和英,扎根群众开展串连,首先把受尽土豪劣绅残酷虐待的女仆和童养媳邓幼娃、邓春桂等10多人作为妇运会骨干力量发展进来,并分组开展革命活动。不到3个月,全乡妇女运动风起云涌。当年6月,邓和英在地处偏僻、受封建毒害最深的三山乡发动妇女集会游行。她领头高呼“反对男尊女卑”“反对重男轻女”“反对男权妇附”“反对包办买卖婚姻”“争取男女政治、经济地位平等”“剪长发放小脚”等口号,队伍游行40余里,沿途加入游行者越来越多,大大冲击了封建礼教对山区妇女群众的束缚。在积极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同时,三山乡妇运会带头为红军做鞋袜、筹粮款,协助土改干部分土地。当地首富夏金喜对妇运会筹粮款心怀不满,肆意破坏。为了打开工作局面,邓和英征得组织同意后,亲率赤卫队将夏金喜捉到蒲圻包谷山镇压,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1930年10月,邓和英被提升为县妇运会部部长,并奉命到桂花黄土地区做妇女发动工作。在她的细心帮助、耐心引导下,戴美莲、周五桂等妇女脱产参加了党的革命工作,革命的浪潮很快就席卷了黄土塝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