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无产阶级的产生
中国无产阶级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19世纪60年代,汉口开埠后帝国主义列强来到古称“茶叶之乡”的崇阳开设茶庄。随着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开展,城乡茶市牙侩日益增多,同郡和邻省相近县的贩客云集崇阳,水上有舟运,陆路有推车和挑夫,水陆交通茶贩如织。木工、锡工、竹工、漆工,筛茶之男工、摘茶之女工等的出现,崇阳第一批专事茶叶的茶农、茶工和茶商逐渐产生,成为湖北地区无产阶级的最早诞生地和民族资本阶级的发源地之一。但当时人数较少。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大量输出资本,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积极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企业,使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随之勃兴。而崇阳产业工人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加,并形成了一支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包括手工业工人、城镇搬运工人、基层店员在内的无产阶级队伍。他们同全国无产阶级一样,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遭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深重压迫,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历史上最进步、革命最坚决、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
崇阳产业工人大多分布在外资企业和官僚买办资本企业。仅茶场(厂)就有十几家,从事种、采、加茶农、茶工达万人。其他还有采煤、纺织、造纸、竹木加工等行业。在外资企业里,工人不仅受到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且还遭到野蛮的民族歧视,工人困苦不堪。在官僚买办资本企业里,工人不仅工资极低,而且还受着业主的严密监视,毫无人身自由。他们每天劳动13小时以上,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措施,患病得不到医治,生命安全毫无保障。
崇阳无产阶级与农民关系尤为密切。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和山林,他们被迫背井离乡,成为工厂廉价劳动力。有的被迫在地主豪绅的手工作坊里当制茶工、造纸工、篾工、木工和杂工;有的进入商行当店员、脚夫、船夫和奴仆。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这种由农民演变过来的工人阶级,便成为崇阳无产阶级的主要成分。他们在斗争中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易于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同时,由于他们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最为深重,期望能够冲破旧的牢笼,获得释放,故易于接受先进思想的传播,成为革命力量中的先进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