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北黄精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胡盛,主要从事崇阳黄精的种植、加工和推广。今天,站在这个庄严的舞台上,我感到非常荣幸,心情也无比激动!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创业历程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团队、对崇阳这片热土上每一位奋斗者的致敬!在此,请允许我向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以及所有支持我们的父老乡亲们,深深鞠上一躬——谢谢你们!(鞠躬)
各位朋友,我的故事,要从一棵小小的黄精说起。2006年,我带着打工攒下的积蓄回到崇阳老家。那时的我,站在连绵的青山前,心里翻腾着两个念头:一是家乡的绿水青山如何才能变成金山银山?二是那些留守的乡亲们,如何在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
第一次尝试,我摔得头破血流。我听说黄精是“药食同源”的宝贝,便一头扎进深山,用最原始的方法挖野生黄精。没技术、没销路,只能靠摆地摊、跑市场。寒冬腊月,我背着几十斤黄精挤绿皮火车,为了省住宿费在车站蜷缩一夜;酷暑三伏,我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被城管追过,被商贩嘲笑过。最艰难的时候,仓库积压了3吨黄精,全家人的积蓄化为泡影,妻子抱着孩子抹眼泪:“老胡,咱别折腾了吧?”
但我不服!我咬着牙告诉自己:黄精要“九蒸九晒”才能成良药,创业不经历九死一生,怎能见彩虹?于是,我白天跑科研院所拜师学技术,晚上啃着冷馒头研究种植手册。为了摸透黄精的生长习性,我在山里搭窝棚,一住就是三个月。记得那年暴雨冲垮了试验田,我跪在泥水里一棵棵抢救幼苗,指甲缝里渗出的血水和泥土混在一起,却硬是救回了半亩希望!
终于,2018年,我们成功了!我们突破了黄精人工种植的技术瓶颈,亩产从300斤跃升到1500斤,还研发出黄精茶、黄精酒等12款深加工产品。如今,“黄精哥”品牌已走向全国,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净利润600万元!乡亲们,创业就像种黄精——根扎得深,才能长得高;人吃得苦,才能换来甜!
各位领导,我的第二个身份,是崇阳10个乡镇、68个村、3000多户农民的“合伙人”。我永远记得创业之初的誓言: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带着乡亲们一起富才是真本事!
我们首创“三金模式”——
土地流转有租金:农户把闲置山地流转给公司,每亩年收入400元;务工就业有薪金:留守老人、妇女在基地除草施肥,日工资100元;入股分红有股金: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每年保底分红15%。
更让我骄傲的是,我们公司培养了多名返乡就业人员!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包销产品。青山镇的90后小伙张强,跟着我们种了20亩黄精,去年净赚18万,还在县城买了房。他拍着胸脯说:“黄精哥,我现在也是‘张总’了!”
如今,我们的黄精产业链带动就业超2000人,户均年增收2.8万元!看到乡亲们从“等靠要”变成“抢着干”,从土坯房搬进小洋楼,从愁眉苦脸到笑容满面,我比赚了3000万还高兴!
各位同仁,今天站在这里,我最想说的是:没有党和政府的扶持,就没有我“黄精哥”的今天!
忘不了,2017年那个雪夜。我们的冻库因电路老化起火,200吨黄精危在旦夕。是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连夜协调消防队,保住了我们的命根子;忘不了,2020年疫情暴发。产品滞销,资金链断裂,是县政府为我们开通“绿色通道”,举办线上展销会,一周卖出300万元;更忘不了,县委县政府把黄精产业列入“一县一品”重点工程!政策上,给我们土地流转补贴、贷款贴息;技术上,请来省农科院的专家手把手指导;品牌上,带着我们跑展会、打广告。2022年,崇阳黄精成功进入十大楚药,是我们所有崇阳人的骄傲!
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的表彰,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我是一名农村出来的孩子,我的根在崇阳的青山沃土里,我的梦在乡亲们的笑脸上。
我向党和人民庄严承诺:
做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五年内带动1万户农民增收,让黄精产业产值突破1亿元!
做科技兴农的“领头雁”——协助建成省级崇阳黄精种质资源库,把核心技术牢牢握在中国人手中!
做共同富裕的“践行者”——每年拿出利润的10%,捐资助学,扶贫济困!
做支点建设的“实干家”——在省委“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号召下,让黄精产业成为崇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句现代爱国诗人艾青的诗句表达心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