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能松口气了,西干渠的水流到蔡墩来了,村里的稻田有救了!”8月24日,经过疏通整修的西干渠终于从青山水库引来了沿线稻田盼望已久的“救命水”。
据了解,崇阳县青山镇蔡墩村共有村民小组20个,丘陵和平原将全村一分为二,隽水河穿流而过滋润着平原地带,丘陵地带则依赖青山水库西干渠的水源。
眼下村里抗旱工作正火热开展,蔡墩乡八组正处于丘陵地带,需要将淤泥阻塞的水渠打通才能通水灌溉。青山镇和驻村单位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崇阳分局出资出力,用4台挖机花了4个日夜挖通了2公里长的水渠。
“水渠早一天修通,大家的稻田里就早一天来水。”69岁的蔡墩村八组组长邓瑞峰每天和村民通报水渠疏通的进度,动员大家一起为村里早日通水出把力,得到了村民们纷纷响应。在施工过程中,村民自发地前来帮忙,前前后后来了一百余人,村民们挥舞着铁锹,沿着挖机挖过的路线进行修整。
“这期间我们也碰到了拦路虎,挖到一半的时候一条又低又矮的涵洞挡住了去路。”村主任王直军说:“这条涵洞刚进去的时候可以直着身子,往中间走就要弯腰,走到最后需要爬着出来。”旱情不等人,挖机无法挖到的70米长的涵洞只能用人工一点一点向前面掘进。邓瑞峰是八组的老组长,据他介绍,在6年前他就和村里挖过一次这个涵洞,熟悉里面的情况。在老人的指引下,现场铁锹叮当、簸箕运输忙,狭窄的涵洞里人影匆忙,有的在忙着开挖硬石,有的在忙着往簸箕里装泥土,有的挑着泥土往外送,分工有序,忙碌不歇。村民邓五羊将自家的冲击钻拿到现场,将坚硬的岩石击碎,大大提高了掘进进度。
解决了涵洞问题,迎面而来的还有沙质土壤问题,村里人管这种现象叫做“夜合沙”,意思是白天挖好的沟渠过了一夜就重新被松软的沙土填埋掉。得知这一情况后,咸宁市生态环境局崇阳分局局长沈晖当即表态:“我们会动员一切力量,既出资,又出力,一定会解决村里的农业生产用水问题。”经过村里和驻村工作队商量后,决定在沙质土这一段采用水管引水,在驻村工作队的资金支持下,用直径60厘米的管子连通了近300米长的距离,终于让西干渠的水沿西冲村流入这条2公里的水渠,有效解决了干旱期间农田灌溉的难题,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
“今年村里种植了水稻、红薯、大豆等农作物,旱情面前,村民们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遇到困难一起想办法,遇到堵点大家一起干,还有青山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单位的多方支持,我们对早日战胜旱情充满了信心。”蔡墩村村主任王直军说。
全媒体记者:陈君益 田明
通讯员:邓叶辉 魏隽良
编辑:付波 陈超 熊哲
编审:熊晓辉